黄州好“枫”光:“法庭+执行”高效执结暖民心

7月3日,黄州区人民法院陶店法庭以“法庭+执行”模式,高效联动成功执结两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当场支付两案货款,从立案到案款执行到位仅用时10天,以司法“加速度”为民生保障筑牢坚实屏障。当事人周某、陈某难掩喜悦之情,对承办法官连声表示感谢,话语中满是信任与感激。

某农业公司是本地民营企业,在创办过程中为筹备生产向附近商户购买了一些生产物资。周某、陈某基于对公司创办人的信赖,通过赊账的方式进行了交易。然而随着发展,农业公司股东之间产生矛盾,并因融资困难引发了债务问题,该公司成为附近商户起诉的对象。在庭审中,农业公司的创办人针对两原告的证据漏洞进行询问,两原告在法庭上面对熟人的询问一时慌乱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发生争吵。关键时刻,承办法官从“熟人、熟地、熟情况”的角度,严肃告诫双方当事人必须如实陈述案情。在“社会关系网”形成的舆论监督与道德约束下,双方最终配合完成了庭审。经审理,法庭判决农业公司向两原告支付拖欠的相应货款。

该案判决书生效后,承办法官凭借对乡土人情、人际脉络的深入了解,依托前期在立案、审判阶段积累的信息和经验,为执行案件出谋划策、协同行动。2025年7月2日,农业公司的创办人主动打来电话,表示愿意自动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付款义务。承办法官立即与两原告联系,双方在法庭的见证下交付了全部货款,两原告收款之后出具了收条。

基层法庭虽小,却承载着司法为民的“大担当”。当执行工作扎根乡土、贴近群众,就能激活“社会关系网”的正能量。黄州区人民法院陶店法庭自推进“审执融合”工作以来,始终以“切实解决执行难”为目标,紧扣司法为民宗旨,探索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执行工作体系,立足基层司法需求,利用陶店法庭“熟人、熟地、熟情况”的优势,对法庭小额判决案件自主履行,促进立审执一体化建设,构建“快速响应、精准施策、联动化解”执行模式,通过整合执行资源、优化流程节点,实现案件从立案到执结的全周期提速,让每一份法律文书都成为群众的“定心丸”,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的司法动能。


(作者:喻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