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生“金果” 直播卖土货 融合引客来 “红书记”点燃乡村振兴“三把火”

八年前,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盂钵桥村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负债30万元的落后村,连“麻木”(摩的)都不愿进。

如今,这里山清水秀、民心思进、社会和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95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

谈起巨变,乡亲们纷纷称赞他们的领头人——村党总支书记吕迎红,是他点燃的“三把火”,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一把火:引能人 盘活撂荒地

“村里的年轻人都快走没了!出路在哪?”2018年,40多岁的吕迎红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是连片撂荒、青壮年外流的窘境。

崇尚民主的吕迎红,集思广益后决定把撂荒土地流转起来,招来能人种值钱货。得知本镇能人冯卫刚在四川种植的“爱媛38红美人”橙子市场销路好,且村里土壤适宜,吕迎红立即揣着土壤报告,奔赴四川恳谈。

面对冯卫刚对土地零碎、成本高、销路难的顾虑,吕迎红郑重承诺:“只要你回来,其他问题我来解决!”精诚所至,冯卫刚决定返乡创业。

然而,土地流转动员会上,吕迎红却遭遇冷水浇头:“种果子能当饭吃?”“老板跑了咋办?”村民质疑声四起。

吕迎红没有退缩。他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全村12个组900多户人家,白天找不到人,晚上蹲门口;老人听不清,就一遍遍耐心解释。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站了出来:“发展等不起!”“吕书记图啥?还不是为咱好!”“我家的地,流转!”当村民要求提前支付两年租金作保障时,吕迎红带头,党员干部们东拼西凑垫付了10多万元,给村民吃下定心丸。

当年4月,“黄冈伟灿苗木基地”挂牌。2020年,“爱媛”橙喜获丰收,当年橙子加果苗销售额80多万元。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金果”,不仅还清垫资,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还带动7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二把火:拓销路 “烧旺”直播间

产业初见成效,吕迎红目光更远。

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以村集体占70%股权,村民土地入股占30%的形式,盂钵桥村成立黄冈禾牧欣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品牌商标,基地规模扩大至300亩。

然而,橙子丰收的喜悦,很快被销路问题冲淡。一次偶然刷到外地村支书直播啃果子的视频,让吕迎红眼前一亮。年过五旬的他,立即报名参加区里的电商培训。很快,田头立白板,架上手机,背景是自家果树——吕迎红的“田间直播间”开播了。面对“五十赶时髦”的调侃,他毫不介意。

第一次直播,人少问题多,他有些手忙脚乱,幸得镇里帮忙宣传,人气渐旺,不到10天便售出5000斤“爱媛”橙。

2024年12月19日,外国游客到盂钵桥村游玩,体验吕迎红书记的“助农直播间”。

作为黄冈市人大代表,他深知政策对乡亲来说是多么重要,巧妙将直播间打造成“讲政策+卖好货”的双重服务平台: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开播,宣讲惠农政策、医保社保、防诈知识,同时推介村里农产品。粉丝称赞他“讲政策明白,卖东西踏实”,村民亲切喊他“红书记”。

直播不仅打开了销路,让公司第二年盈利15万元,更让“红书记”和盂钵桥的农产品火出了圈。

更大的变化是,曾经按手印流转土地的手,如今在田里忙着剪枝摘果;曾经怀疑“股份是画饼”的村民,现在每年年终都有可观的分红。

三把火:促融合 绘就新图景

产业火了,腰包鼓了,吕迎红又有了新的思路:建设和美乡村,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乘着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东风,盂钵桥村下大力气整治村庄环境:坑洼泥路变成平坦的柏油路,房前屋后清理得干干净净,栽上了花草树木,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子变美变绿变亮了。

筑巢引凤来。在镇党委牵线下,吕迎红积极跑对接,成功引进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在“禾牧欣”基础上,又流转200亩土地,创办湖北归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搞更绿色、更科技的农业。

年轻党员提议:“咱果子这么好,搞采摘啊!”吕迎红说干就干,外出取经、琢磨新路子,基地从单纯种植销售,转向采摘体验、休闲观光。

昔日连“麻木”都不愿来的村,如今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四季有果,游客不断。“特色种植+采摘观光+休闲文旅”的“1+N”模式,让田地“接二连三”生金,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土地流转规模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800多亩,村集体资产从30万元增至600多万元,年收入95万元,带动3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挣钱,人均年增收3万元。

“以前‘麻木’不愿来,现在小车天天开。跟着党的红旗走,日子红火心里甜!”村民的传诵和笑脸,是盂钵桥村最美的风景。

望着生机勃勃的村庄,吕迎红轻拂花白的头发,欣慰地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