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王福湾村:潭秋故里树新风 共同缔造美乡村

近年来,陈策楼镇王福湾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共同缔造,树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聚焦美丽城乡建设中群众参与度不高、公共卫生环境差、公共设施不完善不健全、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积极探索“五共”治理模式,构建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决策共谋 谋出一番新气象

王福湾村位于陈策楼镇区中心,全村版图面积2.7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5人。通过凝聚全村力量共同缔造,王福湾村实现了村集体收入39万元,人均纯收入14200元,并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路、幸福路。

该村按照“村里的事,大家议,大家定”的原则,让百姓站“C位”、做主角、唱大戏,画好乡村振兴的“同心圆”。村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党小组屋场会、“聚星夜话”、党员群众大会、党员线上交流等途径,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为王福湾村发展出谋划策、把脉献计,理清美丽城乡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共收集有效建议29条,解答村民疑问10余次,在交流中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对村内重点工作列出了事项清单,为村内的发展拟“大纲”、定主题,有效把握美丽城乡建设主脉络。

发展共建 建出一方新天地

积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王福湾。组建党群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发展理事会、环境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五会一队”自治组织,拟定《共同缔造美丽城乡建设门前“三包”清单》《幸福王福湾共同缔造公约》,邀请驻村法律顾问、乡贤、老党员参与纠纷调解40余起。发动村民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带头拆除违建,清理垃圾,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建设共管 管出一方好环境

按照“支部引导、村民主体、公开透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群策群力,让群众当管家,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模式。积极开展共同缔造美丽城乡建设行动,实现了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蝶变。入户发放“门前四包”责任书,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村训》,充分调动“五老”“乡贤”及各个理事会作用,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村级治理中,做到既“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搭建起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为自治主体的“村委会、五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让群众真正成为决策主体、管理主体、监督主体。

如今的王福湾村垃圾处理规范有序,私搭乱建全部拆除,村民干事积极性高,乡风文明迈向新台阶,处处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效果共评 评出一村好民风

王福湾村深入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办法,按照“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四类划分,结合四类党员实际情况对应设置分值,采取积分兑换奖励和表彰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党员履职担当,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在美丽城乡建设中再建新功。通过开展文明户星级评定和最美党员、最美婆媳、最美庭院、道德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美丽城乡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户户党员模范中心户的评选,一张张党员积分管理办法的张贴,一个个模范带头人物的宣传,如今的王福湾村家家户户争当先进,人人比学赶超挣积分,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成果共享 享受一片好生活

群众有需求,村委有回应。为让村民共享美丽城乡成果,王福湾村刷黑通村公路,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推进塆组安饮工程、天燃气管网连接、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种植火龙果、高品质柑橘、葡萄、黄桃等特色水果,逐步提升原有水稻、棉花、湘莲产量。同时,积极打造观光型、文旅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区。

共同缔造理念促进了王福湾村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巨大改变,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构建现代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更好更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振兴路、幸福路。

责编:廖芊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