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来,靖节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令无数人心往神驰。现代生活节奏快而喧嚣,更令我向往世外桃源生活。很庆幸,乡村振兴实施,故乡已然是我梦里的世外桃源。
我的故乡是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袁家铺村。
大暑当日,母亲要我陪他回村看望细舅,想起疫情前的夏天在细舅家被蚊蝇叮咬,导致皮肤溃烂,不由得一阵心悸。不忍心看母亲失望的眼神,我便硬着头皮带上除蚊药水前往。母亲在车内对我说:“现住路修到细舅门口了,门前水泥场子停5、6台车没问题。那棵樟树长得有三层楼高,树下乘凉正好。”听着母亲一路絮叨,我嘴里附和着,心里却说:“停车、乘凉都不是事,只要蚊蝇不咬我”。不多时,心里的嘀咕就被小组的文化墙狠狠打脸。那面文化墙上贴满了最美庭院的照片,有满园花草的农家小院,有窗明几净的堂屋......
一条名曰“陶袁路”的乡村公路贯穿全村垸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陶袁路,又弯又窄,坑坑洼洼,行人走在路上,晴天满鞋灰,雨天一脚泥。如今,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乡村公路,犹如一条长龙小憩在村庄里。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破旧、低矮的房屋变成豪华住宅,放眼望去,每个居民小组都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楼房,稻田、荷塘围绕在居民楼四周。站在村委大楼顶层俯瞰,脑海中不禁浮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诗句。
走进细舅家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饮水机等。细舅妈热情地招呼着我和母亲,长辈们亲热地拉家常,百般无聊的我在一旁低头刷着手机。“芳伢,有网啊,密码在房里墙上贴着。”我惊诧地从细舅话音中抬起了头。“细舅,你也赶时髦啊,现在知道上网了。”“他天天晚上跟他孙女视频,天天刷抖音,”细舅妈回应我道,一旁的细舅满脸憨笑。
记忆中的细舅不善言辞,花白的头发,不怎么修边幅,眼神迷茫。如今的细舅,双目炯炯有神,衣着也讲究了不少。细舅说:“现在政策好,免去税收,鼓励耕种,今年湖里的鱼不比往年差。今天大暑节,大姐、芳伢今天就在我家歇一晚上,我现在就去搞点龙虾,摘些新鲜的菜。”细舅边说边拿着工具出了屋。细舅的身板在阳光下挺得笔直。“细舅,太阳把你的头发也晒黑了。”“哈哈……”
晚餐满桌的农家菜,让我想起“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句子。
“大姐,吃了饭我带你到湖地长河边看看。”
“要得,湖地的路好不好走啊,我二三十年冇到长河边了。”母亲和细舅边喝酒边聊天。
餐后,在细舅的陪同下我们漫步到长河,田间小路上遇到不少散步的乡亲,以前的稻场也变成了水泥地面,不少妇孺在稻场上跳广场舞。夜幕降临,远处天空闪烁的星星与河面上闪烁的灯光,在水面上反射形成一条条闪亮的光带,美丽中带着神秘;河岸两侧的树木和花草也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几只萤火虫为夜晚增添活力和生机。花草散发出淡淡香气,舒适中多了惬意。
“细舅,端午节我在抖音刷到袁家铺村划龙舟,是在这里吧?”
“是的,那天比过年的人还多,蛮热闹。”
“是私人老板组织的?还是……”
“村里组织的,跟过年玩龙灯一样。”
不等我问完,细舅迫不及待地回答我,同时给我讲了现在的惠农政策及村两委给村民所谋的福利。
如今的袁家铺村,村舍俨然,有良田、荷塘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来“世外陶袁”,我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