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盒,又名‘槅’,在古代是广为流行的盛食器具,多用于盛装果品、点心等食品。这件陶多子盒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东汉时期制陶技术和生活习俗的宝贵实物资料。”4月9日,黄冈市博物馆讲解员万珊在黄冈市对面墩汉墓遗址博物馆正为游客讲解陶多子盒,以生动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东汉陶多子盒的历史世界,揭开这件珍贵文物的神秘面纱。
陶多子盒出土于黄冈市黄州区陶店竹林湾,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作为东汉时期盛食器具,它不仅是古人饮食文化的见证,更承载着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古人常以随葬品模拟生前生活,祈愿在另一个世界延续富足与安宁。
“没想到一件小小的食盒,竟然藏着这么多故事!”来参观的游客刘女士感叹道,“以前总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今天听讲解才明白,原来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其实是一样的。”
陶多子盒整体呈规整圆形,内部分隔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格子,既有方圆形,也有扇形,错落有致,宛如微型“美食拼盘”。这种设计既便于分类存放果品、点心等食物,又展现了古代工匠对空间美学的独特理解。
“多子盒”之名,正源于其多格结构,既实用又寓意“多子多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笑着说道:“你看,这个盒子像不像我们现在的零食收纳盒?原来古人的生活智慧早就藏在细节里了!”
陶多子盒的出土为研究东汉制陶工艺提供了实物证据。其制作工艺精湛,烧制温度控制精准,体现了当时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同时,作为随葬品,它也揭示了东汉时期黄冈地区的社会阶层、饮食习俗及丧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