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拨打12345。”在黄州,这已经成为企业和群众遇到难题的第一反应,而“真的管用”则是他们的切身体会。自5月份黄州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通运行以来,黄州区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成功打造了便捷、高效、规范的黄州政务服务“总客服”。通过“一号对外、分级受理、多方联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方式,我们彻底解决了热线号码多、办事多头找、资源太分散等突出问题。
据了解,今年1至6月以来,热线已累计受理各类诉求超过7000件,满意6731件,满意率99.9%。
一个号码 解决多个诉求
“小区电梯停电好几天了,家里水压上不来,一直处于停水状态。”家住联投国际城的陈女士焦急地打来电话求助。“您好,先不要着急,我们马上转至有关部门处理。”经过东湖街道及物管局共同协调,小区老化供电设备已全部更换,电梯正常运行,群众夸赞处理效率高。12345,有事找政府。群众只需记住一个号码、拨打一通电话就可以解决多个诉求,省去了多头找、来回奔波的困扰,省时省力。截至目前,全区所有乡镇街道、40家区直部门全部接入12345热线平台系统,群众诉求事项全口径数据统一,形成“一号响应”的政务服务“总客服”。
“将原来各个职能部门自设的热线整合归并到12345,打破了传统的办事模式,群众找起来更方便。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人工服务,时刻倾听企业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以最快的速度为市民排忧解难。”黄州区政数局12345热线负责人表示。
完善机制 主动强化治理
办理完户籍迁移,禹王街道王先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手续办不下来,孩子上学报名将受到影响!”心急如焚的王先生拨打了12345热线。群众的呼声是第一呼声。黄州区出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热线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健全诉求事项分类,规范实施分级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理、逐级督办、回访评价、办结归档等环节的闭环机制,提高合理诉求实际解决率。遇到复杂、疑难、跨部门事项,实施融合联动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原则,派发任务单至主办和协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牵头负责推进解决群众诉求,调动相关部门力量共同研究推进。同时将热线办理纳入考核机制,不断强化监督问效。
图为陈策楼综合执法中心到企业协调处理12345热线诉求
黄州区建立区、乡(街道)、社区(村)、网格员四级联动机制,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模型。今年,与110紧急报警平台和乡镇综合执法中心联动,并通过“i黄冈”平台“随手拍”,把群众在“随手拍”反映的问题通过数据技术一键派发至12345热线平台,形成了社会参与、群策群力、多元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创新方式 推动未诉先办
“小区的下水道管网重新建设了,家门口再也不积水了,太好了!”7月3日,赤壁街道清源门社区刘阿姨家门口积水问题得到解决。12345热线根据季节性特征,联动街道和社区,提前主动发现问题,对下水管网重新建设,该处积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有一办一、接诉即办”到抓住共性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体现了黄州12345热线在服务理念上的不断探索和主动创新。通过对12345平台上群众反映诉求的大数据分析,梳理往年同期月份工单受理情况,将投诉较多的点位和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分析,发送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重点关注,提前排查问题,争取源头化解,防患于未然。聚焦百姓反映最集中的经济综合、市场监管、城市综合、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容市貌等5类问题,开展“每周一分析、每月一总结”,通过调研走访,提前预判,将矛盾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由于12345热线业务范围广、政策专业性强,我们定期梳理各部门重要知识点,形成热线知识库,目前黄州区已经汇聚知识库超900条,为热线服务的标准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区政数局12345热线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