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节气,太阳此时到达黄经9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恪遵宪度抄本》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却阴阳异属。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属阴则相反,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炎热仲夏,喜阴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生物却开始衰退。
调养原理: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适当的运动
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淡盐温开水,切不可饮用大量凉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为达至平衡,上午9点左右背对太阳运动,借助自然力量提升阳气,如顺心操。
充足的睡眠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愉悦的情绪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心静自然凉”。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皆非所宜。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均衡的营养
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来源:网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