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比赛,黄州区东湖街道获第一名!

日前,从黄冈市残疾人联合会获悉,由黄州区东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选送的《你是我的“眼”》志愿助残公益创投项目,获得第一名!

自首届黄冈市志愿助残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启动以来,经县级残联、社工部、团委审核申报,市残联、市委社工部、团市委组织专家现场展示评审,全市29个项目参加决赛,评选出6个获资助优秀项目,《你是我的眼》志愿助残公益创投项目,获得第一名。

一起来看看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双轨”赋能的生动实践。

“三张清单”解锁残疾群体幸福“密码”

通过专业社工资源链接,为视力残疾家庭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改善了家庭关系;通过志愿者的陪伴、帮助等服务,让坐轮椅、语言表达困难的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如今已有十名专业社工和300多名志愿者骨干的“团队作战”……

这是黄州区东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破解残疾人服务难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社工中心积极探索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着力服务“一老一小一残”,特别在服务残疾人方面,形成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组织力量为载体、社区志愿力量为辅助、社会慈善力量为补充”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并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为发力点,为残疾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精准把脉“需求清单”

“胡爷爷,我们联系的理发师今天特意上门为您理发来啦。”社工和社区志愿者骨干,在一次入户走访调研时,了解到汪家墩社区一组72岁的胡昌世爷爷,有视力残疾,出行不便,好久没有理发,并且一个人在家。东湖社工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对接黄州区“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的理发师们,解决了老人的“头等大事”。

一直以来,社工中心通过“社工+志愿者”,运用“参与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主动扎根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真实的民心民意,通过民情夜访、圆桌议事等多渠道并用,每月定期跟进街道529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动态收集梳理,形成清晰的“需求清单”,以确保时刻关注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及时掌握需求变化,让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家庭。目前,已建立一人一档信息档案529份,有效地助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高效整合“资源清单”

“今天很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为公益项目捐赠了一元钱,奉献了爱心。”11岁的戴乐乐,在参加由东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小手拉大手,‘益’起健步走”活动现场,开心地说道。活动当天,有6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加健步走活动,并纷纷为公益项目奉献爱心,共计众筹2800多元,为服务残疾群体提供支撑保障。

通过以“集市+”为载体,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抓手,在“幸福家园”平台,发布公益项目,众筹项目基金;并找准在地资源优势点,梳理“人员、阵地、服务、文化”四类资源清单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形成“资源清单”。这包括人力资源,如社区党员、志愿者、专业人才等,已孵化社区志愿服务型社会组织24支;物力资源,如闲置场地、公共设施等,先后建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室)8家;以及财力资源,如政府补贴、社会捐赠等,目前已众筹公益基金1万余元,形成了多方参与、多资源高效共融的助残局面。

闭环落实“服务清单”

“胡爷爷,我们来看您来了。”社工和志愿者提着粽子和蜂蜜来到汪家墩社区一组,看望慰问胡爷爷。在今年端午节的当天,社工和志愿者们与老人一起度过了祥和的端午节。这是基于前两张清单生成的“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服务主体与完成时限,形成“调研、整合、实施、反馈”的完整闭环。同时,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有98%以上的残疾人有医疗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工中心积极联合家庭医生等医疗单位资源,共同打造“医教结合”残疾人康复体系,累计开展健康义诊服务活动200余场次、送医上门100余场次。

一直以来,黄州区东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把“残疾人所需”与“资源优势”和“志愿所向”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锁残疾群体的幸福“密码”。


(作者:余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