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法院巧用破产重整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度停业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为何能迎来生机?一家深陷困境的“小巨人”企业,如何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一处资不抵债的生态旅游景区,缘何浴火重生?对此,黄冈两级法院给出答案: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因企施策推动“破”中有“立”“破”中求“进”,为“搁浅”企业引入源头活水,助“病危”企业凤凰重生。2023年以来,黄冈市有15家企业通过司法程序重整成功,化解债务134.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53.8亿元,安置企业职工600余人。

前移服务关口,让价值识别更准

“将军城·中央大街”是位于红安县黄金地段的一站式商业服务综合体,系湖北广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城市地标。后因现金流断裂,陷入涉诉涉执困境,广恒公司向红安县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该案社会影响大、涉及面广且具有挽救价值,经多方甄别、研判,红安法院建议该公司依法开展破产预重整。

“重整我们知道,但预重整是什么?”债权人和债务人脑海中浮现出问号。

“相当于先进行一场预备赛,促使多方达成初步共识,为进入重整期做好准备。”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樊劲松介绍,基于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和重整的不确定性,案件一旦进入正式破产程序,将会有重整失败转入清算的风险。为了更加精准识别企业挽救价值、提高重整成功率,建议先启动预重整。

在全市党委/市委常委、政府牵头协调、市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的指导下,很快,临时债权人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恒公司《预重整计划草案》。9月24日,红安法院依法裁定终结预重整程序,转入重整程序,预重整期间的工作成果在重整程序中直接采用。至此,这家深陷债务危机的公司按下了破茧重生的快进键。

今年4月,黄冈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发起成立全省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法律服务站,为经营困难但又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法律咨询、协助招商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通过重组、重整、和解等程序摆脱困境、恢复生机。服务站成立半年以来,已经帮助11家企业导入预重整、重整程序,其中,6家企业重整成功。

依托府院联动,让融资渠道更宽

湖北绿宇是一家专注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及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的企业,曾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2023年开始,这家“小巨人”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叠加下陷入经营困境,资金紧张、诉讼缠身。

政府、法院、债权人、债务人多方研判,认为该公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拥有多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具有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能性。

黄冈中院迅速成立“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清算小组工作专班”,借助“府院联动”机制帮助湖北绿宇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并于今年4月引入专业从事环保的大有振兴(湖北)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大有绿宇(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融资3亿余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后续经营生产。至此,这家“小巨人”在府院联动的帮助下重新“站”了起来,轻装再出发。

破产重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定期召开府院联动工作推进会,完善“一事一议、一案一专班”常态化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工作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投资人引进、税费缴纳、融资渠道接洽等涉及全局性、稳定性问题。针对重整过程中融资难、招募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引入国资平台参与重整,创新推行招商引资与招募战略投资人相结合的方式。黄冈中院将破产资产打包推荐给政府及其相关单位,由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分类分项进行招商,推动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意向投资人招募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创新“执破融合”,让纠纷化解得更实

山峦叠嶂、林海青翠、飞瀑漱珠……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风景秀美。2013年,该村引进瑞坤旅游公司,先后投资1.4亿元建设玫瑰谷生态旅游风景区,让村民们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生态饭”。

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旅游服务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民间借贷等多种纠纷愈演愈烈,200余起纠纷诉至法院。

如何在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为旅游公司争取喘息之机,让旅游资源继续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通过多轮府院联动协调会、执破融合协商会,法院将瑞坤旅游公司由执行转破产重整程序。9月4日,瑞坤旅游公司第一次债权人大会顺利召开,重整方案获高票通过,债权人债权受偿率将达100%,涉瑞坤旅游公司的770余件纠纷得以一揽子化解。

无独有偶,罗田法院用时76天,成功审结某科技公司执行转破产重整案,化解执行积案20余件,盘活工业用地29.7亩。

为尽最大力度挽救困境企业,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和潜在风险,我市推进立案、审判、执行和破产程序有效衔接,在立审执各环节提早甄别、管控风险、引导分流。坚持“能执则执、应破即破、当救必救”,深化“执破融合”机制改革,两级法院均成立执破融合团队,将执行办案、移送衔接、破产审理等全流程工作归口专业合议庭承办,打造“人融合、事融合、机制融合”的“执破融合”黄冈品牌。

同时,为提升破产处置效率,黄冈中院打造“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与15家单位签订合作备忘录,与京东、阿里等第三方评估公司和网络拍卖平台对接,真正实现破产财产一站通查、快速解封、多元处置。

深化信用修复,让企业活力更足

在“荣新公司破产重整案”办理过程中,因其原有不良信用记录,致使商品房无法办理按揭贷款手续,重整计划执行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困局,麻城法院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联络,为荣新公司修复信用。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黄冈两级法院健全完善破产重整信用修复机制,与金融、发改、市场监管、银行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意见》。探索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由破产管理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相关部门“一键办理”,让破产重整后的企业轻装上阵、重返市场。同时,与税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企业破产程序涉税问题处理的实施意见》,对破产重整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将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申请节点前移至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且税务机关依法受偿后,让企业纳税信用修复搭上“早班车”,更有信心与冲劲在黄冈发展、生根。

从谈“破”色变到“破”茧成蝶,一家家危困企业上演的“重生记”是黄冈府院联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优只有更优,黄冈法院将以破产重整为抓手,不断创新破产审判机制,持续提升办理破产水平,努力打造办理破产案件的黄冈样本,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黄冈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文利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