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守正创新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黄冈中学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70个规范性文件,构筑起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设,焕发学校育人生态活力,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推进制度建设 激发办学活力

黄冈中学将制度建设问题化、项目化、具体化、流程化和责任化,从点、线、面、体展开层层推导和梳理,确立总目标下的分级责任单位和任务图景,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政策的执行者成为政策的制订者,让全校上下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实现“同频共振”。

构建了“1+6”学校制度体系,1即章程,6即6个方面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明确了学校各项工作要做那些事,由谁来做,做成什么样子。制度建设的次序落地带来事事有章可循,学校从管理迈向治理。

学校对各种制度进行了系列的“废、改、立”。废除了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10多个制度;完善了课程设置、学生选课、学科教学、物资采购等30多个制度;新建家校社区协作机制、退休教师管理等20多个制度。

一整套织细织密的制度,涉及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绩效考核等方方面面,制度优势被充分激活,学校各层面的运转更加科学合理,学校的育人土壤更加肥沃。

构建创新特色体系 打造多元培养模式

2015年秋,黄冈中学课程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学校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以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核心,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八大课程体系,供教师选择开发,形成全方位融入核心素养要素的课程体系,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全面推动传统教学方式变革。

目前,全校开设了100多门课程,100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60多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建设40多个学科教室,如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智能机器人、汽车技术、火箭与卫星、通讯与信息化、数学建模等,创新推出50多门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实验、人文选修课程并实行走班教学。

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每人一张个性化课表,给予学生最大的课程选择自由,并实现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丰富的课程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焕发教师的教学活力。

厚植立德底蕴 彰显育人力量

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1953年被湖北省政府首批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湖北省政府首批认定为省级示范学校。尊师重教和勤学深研一直是黄冈中学的优良传统。

8月23日,黄冈中学举行“终身贡献奖”颁奖大会,对张卫兵等34名教职工颁奖,赞扬他们身上严谨求实、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黄高精神。

随着学校治理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组组傲人的数据,展显着黄冈高中蝶变后的新辉煌。

据悉,2022届高考,物理方向最高分高三(8)陈烨豪690分(全省17名),历史方向最高分高三(3)班喻梓洋660分(全省3名),分别获得市物理方向、历史方向状元。600分以上414人,其中物理方向339人。历史方向75人,600分过线率42.3%。清华北大录取人数23人。

今年,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湖北赛区)中,黄冈中学14人获国家一等奖,获奖人数全省第一。

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方俊、程青昊、陈梓凡、郑梓健和戴镪刚5名同学取得2金2银1铜1集训队的好成绩。

如今的黄冈中学如同一颗参天大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造福着黄冈市内外无数学子。历经百年风霜,他弘德尚学、笃行致远的精神弥旧历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责编:廖芊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