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黄州,仍然是 “高温+汗水”的“蒸桑拿”模式。黄州公路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坚持“战高温”、公路建养“不降温”,用汗水“浇筑”公路畅通,用行动提升服务“温度”。
“工地施工现场就如这高温天气,热火朝天。”
在106国道黄州段综合功能提升项目工地,放眼望去,在烈日炙烤下,工程建设依然在马不停蹄进行中。施工人员有的穿着严实、戴着手套蹲在路边花坛边铺设着花坛围边石;有的蹲在闷热的坑道里安装、预埋管线;有的蹲在路边固定路肩混凝土浇筑预设木模板;有的手持注浆器在人行通道路面内进行压力注浆。大家不畏高温,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加速项目建设进度。
在203省道黄州沿江路综合功能提升项目施工现场,路基检测作业面上,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施工人员手抬路基弯沉检测仪器,对已经压实的路基一段一段进行质量检测;水稳层摊铺作业面上,运料车、铺料机械、压路机轰鸣,施工人员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卸料、摊铺、压实,安全员在现场疏导、指挥通行车辆安全有序通过。在各个作业面,大家头顶烈日,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战高温、斗酷暑、赶时间、抢工期,他们为的是让沿江路能早日以“畅安舒美”的良好状态服务人民群众出行。
在106国道黄州砂子岗段路面大修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施工现场忙碌有序,他们头顶炎炎烈日和阵阵热浪,坚守岗位,汗如雨下。沥青铺设工人更是冒着高温,踩在160摄氏度的沥青路面,抢抓施工黄金季节,“趁热打铁”进行沥青摊铺施工,确保了路面大修刷黑1.5公里主油层及面层摊铺,在两天的时间里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一上路,衣服一湿就是一整天,‘蒸’功夫把大家练成真‘汗’子。”
早上5:00,黄州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长江公路养护人早早出发上路,开启外晒内蒸模式。他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头顶骄阳、脚踏热浪,开展路面保洁、桥墩刷漆、沥青路面清灌缝、清理边沟、割杂草。一线养护人员细致对待每一项工作,为辖区公路安全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长期户外作业,且夏季长时间行走在路面温度可能高达50摄氏度的公路上,养护人员们的皮肤变得黝黑,身上的衣服也是湿了干,干了湿。然而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每年都要经历高温,经历久了,经验就多了,上路前多备点水、毛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就行,从来不会因为高温耽误工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夏天也就过去了。现在,一上路,衣服一湿就是一整天,大家都调侃这回成了真‘汗’子。”黄州砂子岗公路养护站负责人刘迎飞猛喝几口水后又立马投入到工作当中,他正带着养护人员做路肩除杂去乱工作。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黄州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管养的每条国省干线上,高温“超长待机”对一线养路人员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为确保作业安全,除了采取“早出晚归,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的弹性作业方式,各养护站场也及时为一线养护人员送上防暑降温物品,加大防暑降温安全教育,提高一线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目标在前、责任在肩,每一位黄州公路人都被汗水打湿后背、被太阳晒得皮肤通红,这些都是他们战高温、不服“暑”的“军功章”,在确保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的同时,凸显了黄州公路人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