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激浊扬清不停步 扫黄打非正当时


今年以来

黄州区将“扫黄打非”工作

放在重要位置

多举措全方位开展“扫黄打非”系列活动

筑牢文化安全“防护墙”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走深走实


01

健全有力工作体制机制

打好“扫黄打非”主动仗


黄州区委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始终将“扫黄打非”作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积极健康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建立“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建立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群防群控、联打联治的工作机制。今年,印发《2023年黄州区“扫黄打非”工作考核表》等6个指导性文件,将“扫黄打非”正式纳入“平安建设”季度、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拧紧履行“扫黄打非”主体责任链条。


突出“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今年年初,黄州区召开全区“扫黄打非”工作培训会,对全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区“扫黄打非”办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各乡镇区直单位强化联防协作,深化地区、部门间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挂牌督办机制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区“扫黄打非”办联合文旅、网信、公安、检察等部门对网上网下问题线索进行处置。查处案件4个,对13人进行行政处罚,成功打掉黄州城区印制、传播“黄色小卡片”团伙3个,拘留9人。



02

织好共建共治防护网

筑牢文化安全防护墙


“扫黄打非”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今年来,黄州区将“扫黄打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相合、同频共振,首次成立2支“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伍,与护苗志愿服务队互相融合,同步开展活动。各乡镇街道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实现140个村(社区)全覆盖。


7月,黄州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爱心课堂为载体,多次为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扫黄打非”活动,将力量触角延伸至城市社区、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基层“最后一米”。



稳步推进农村书屋和示范点建设,构建全域化防护网。年初,黄州区委宣传部召开2023年全区“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建设培训会,为全区140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提供了指引。上半年,全区农家书屋开展文化阅读活动300多次。


2月,黄冈思源实验学校成功申报第六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赤壁街道建新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打基础、抓创新、创品牌、促整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 扫黄打非”工作法,在全区各基层站点持续推广。



03

营造“遍地开花”宣传面

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今年以来,黄州区按照“无处不融、无时不融,应融尽融,能容尽融”理念,“扫黄打非”宣传工作在全区全面开花。


组织开展“扫黄打非”进公益集市、“3.5”学雷锋月、“三八”妇女节等活动,拓展“扫黄打非”宣传广度和深度,实现“扫黄打非”宣传活动“遍地开花”。创新“扫黄打非”宣传形式,创作文艺表演节目,并组织系列活动进社区;创作“扫黄打非”农民画作品50副,并在网上网下开展展览活动20余次,受众达5000余人次;举办“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



发挥全媒体矩阵宣传作用,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委网信办,在湖北日报客户端、今点黄州、云上黄州等媒体平台,推送和播放“扫黄打非”阵地管理、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内容,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攻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扫黄打非”的浓厚氛围。


“扫黄打非”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黄州区将切实打好“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攻坚战”、网络空间“阵地战”、未成年人保护“持久战”,坚决筑牢文化安全防线,守住政治安全底线,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开创新局面、跨上新台阶。

责编:廖芊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