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美丽如诗画 城乡互动共发展
黄州区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掠影
老旧小区换新衣,背街小巷呈新貌,农村的乡土建筑、绿地花海令人心旷神怡,让人乡愁顿生,流连忘返。6月下旬,许多市民发现,千年黄州正在变新变美。
自黄冈市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美丽黄州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黄州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城市在“天蓝地绿水清”间畅快呼吸,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掀起了一场建设美好家园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革命”。
美丽乡村
城内“绣花” 精织城市管理新画卷
3月9日,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美丽黄州城建设工作动员会在黄州召开,黄州区迅速组建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指挥部,制定《黄州区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美丽城乡建设全过程,实行项目建设事前征询群众意见、事中接收群众监督、事后听取群众评价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凝聚美丽城乡建设合力。
有了符合实际的定位,才会有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
黄州区听取居民意见,满足居民需求,将以往的政府包办改变为“百姓点菜”,政府“烹调颠勺”,各方密切配合,从而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共建美丽城乡宜居城。

决策共谋,“听我说”变“共同造”——
位于安居社区街坊路的议事亭,亭子不大,功劳却不小。能纳凉、能聊天,还能商量大小事。议事亭占地30平方米,是安居社区居民成良家的闲置土地。在社区入户征集建设片区议事亭时,成良主动提出无偿提供给邻居们使用。
“大家都在为美丽城乡建设作贡献。”原种场综合党支部书记刘道乐说。
安居社区通过入户宣讲,发放倡议书,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方式,动员居民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过程中,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发展共建,居民主动配合拆墙还路——
禹王街道望月堤社区望月巷,房屋前后排之间仅有1米宽,车辆无法进出,每逢雨天还会因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居民出行苦不堪言。
社区党支部迅速召开两委扩大会、居民代表会、“板凳会”,发动居民“拆墙还路”。居民纷纷主动提出拆除自家院墙,不要赔偿。
“拆除院墙大家都是主动配合的,原来从小巷里经过,迎面走过来一个人都感觉很拥挤。现在小路变得宽敞多了,救护车、消防车都能从这儿走了,住在这里也更有安全感。”望月堤社区居民王阿姨笑着说。
“巷子中间的围墙计划画一些彩绘,多方面美化居民居住环境。”望月堤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平说,面对后续的改造,居民还纷纷自愿捐款,主动参与共建美丽家园。
如果说高楼大厦、高架立交是城市的骨架,那背街小巷、社区楼道则是城市的血与肉。
黄州区强力推进背街小巷改造项目,突出“摸拆改建管”五步法(即:摸需求、拆通透、微改造、共同建、精细管),将20条改造难度较大、群众反映集中的背街小巷纳入首批计划,按照“一条背街小巷、一名区级领导、一个改造方案、一种文化特色”要求进行改造。
提档升级,背街小巷呈现“新景象”——
汪家墩社区胡家淌路结束了一整条街巷无灯的历史;
坡仙路以赤壁东坡文化为基调,植入宋式风雅风格,打造商业国潮文化街区;
珠宝路发挥临近高校优势,打造网红美食街区、夜市街区;
定惠院依托东坡故事载体,打造休闲文化街区。
4月18日,家住安居社区香山湖畔小区附近的周桂英婆婆指着改造后的巷道说:“背街小巷改造之后,路宽了,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安装了栏杆,还建了小微绿地、景观绿廊,环境好住得舒心。”
“背街小巷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通过群众共商共建的形式,让背街小巷的改变带着民生的温度。”汪家墩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副主任蔡金林说。
背街小巷变口袋公园,拓宽路面增添停车位,道路硬化,绿化补植……黄州区经过“绣花”式整治,曾经脏乱的街巷华丽变身,形成一幅舒雅有致、宜居宜业的城市风景画。
内外兼修 描绘乡村治理新图景
社区新建的文化长廊
放眼黄州乡镇,绿水青山间少了堆放杂物的灰寮,多了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古朴村落。
黄州区按照5个示范片区、7条线路、各乡镇和禹王街道分别创建3个重点建设村、4个擦亮小城镇项目、1条黄黄高铁沿线、N个其他村的工作思路,分类制定村庄规划,不断提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我家荣获最美庭院后,村里家家户户都按镇里最美庭院创建标准行动起来了。”6月14日,荣获路口镇“最美庭院”的祠岗村村民陈绪林家谈起创建最美庭院活动兴奋不已。
走进陈绪林家,院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绿植,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花香,屋内家居摆放错落有致,屋里屋外地面干干净净,整个庭院俨然一个小花园。“自从把院子收拾整理后,邻居、朋友闲暇时常到家里来喝茶聊天,邻居的小孩也都喜欢来家里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陈绪林介绍说。
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全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村庄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改善。
路口镇党委书记张鄂表示,“最美庭院”创建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善,更让邻里之间形成了团结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乡风,村民文明素质和居住环境明显提升。
让墙壁“说话”,小墙绘影响村民一言一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上学路过的小学生拉着奶奶的手,指着沿路墙绘一路念着墙上的字。
4月底美丽城乡建设启动后,陈策楼镇石头湾村“两委”经讨论决定维修改造破旧墙体,将创文知识与现代墙体彩绘巧妙结合在一起,成为图文并茂“会说话”的文明宣传载体,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的一言一行。
6月13日,黄州区陈策楼镇石头湾村进村口的两排墙壁穿上“新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城乡建设、清廉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彩绘文化墙,成为石头湾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村庄增添艺术气息。
石头湾村党支部书记祁小升说,曾经的水泥砖墙在“精雕细琢”下,如今变成传播文明的窗口、宣传美化家园和教育村民的主阵地。
彩绘文化墙
晒出“红黑榜”,促进村镇颜值提升。
今年3月起,陈策楼镇在全镇26个行政村中每月开展一次美丽城乡建设考核评比,在镇政府《潭秋故里绿色家园》微信公众号上晒出“红黑榜”,以督查结果好坏,倒逼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王福湾村位于主镇区,美丽城乡建设,“擦亮小城镇”和“106国道沿线综合整治”等项目任务相对较重,有两次督查,王福湾村没有评比上优秀。王福湾村以“村两委”成员包组、党员组长包户的责任体系,对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杂物进行清理,在垃圾清运、卫生死角清理、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
当镇政府微信公众号上晒出美丽城乡建设“拆通透”红黑榜时,王福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谦松了口气,“终于登上‘红榜’了,我们村美丽城乡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得到了官方认可。”
“现在环境好了,看着比之前舒服多了。”看到村庄环境的改变,村民王明梅高兴地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弄得干干净净,看上去整洁了不少。”
共建共管,巩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黄州区落实“一把扫帚扫农村”工作要求,建立“保洁公司+公益性岗位+群众自发打扫”的共同缔造保洁机制,第三方保洁公司负责集镇、村庄道路和公共区域卫生,公益性岗位负责督促落实,群众自觉负责房前屋后卫生。截至目前,全区已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25人,发动村民25257人次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让乡村宜居。为增强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黄州区还紧扣“15分钟生活圈寄递物流点全覆盖”工作目标,推动区、镇、村三级寄递物流规划、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全区已建立乡镇物流服务站4个、农村物流服务网点91个,实现乡村全覆盖。
擦亮小城镇,是发展所需、民生所系、人心所向、责任所在。
黄州区通过整合一般债和地方配套资金,今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推进“三镇一乡”擦亮小城镇全覆盖。截至目前,堵城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年底前完工;陈策楼镇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8月底完工;陶店乡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6%,预计8月底完工;路口镇擦亮小城镇项目已进入挂网招标阶段,6月底开始施工,预计年底完工。
乡间小道蜿蜒,田畴阡陌纵横,农居错落有致……黄州区将现代化宜居理念与乡村风貌、人文底蕴相结合,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美为旨 提升黄冈主城品位
美好生活共同缔造座谈会
美丽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借着转变思路,黄州区陈策楼镇通过“微改造”让村子焕发“新气象”——
石头湾村共同缔造广场、六角亭、“望石观水”等景观节点,以及10处“石头”文化景观节点让人流连。
范家岗村的花艺长廊、婚纱摄影露营地、月季迷宫成了网红打卡地。
“奔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丽经济’,这些年我们越干越有劲!来的客人越来越多,没想到农村也能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范家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祁朋感慨连连。
扮美扮靓城乡,就是要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6月,桃子丰收的季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桃园里,一个个红得诱人的桃子挂满枝头、清香四溢。
“我们村种出来的桃子皮薄汁多,口感细腻香甜,深受客户喜爱。”张新湾村党支部书记张阮介绍,近年注重宣传,张新湾村狗血桃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随着桃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村里逐渐走上春赏桃花、夏摘桃的融合发展之路,逐渐盘活了“桃经济”,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采摘。
开放让村庄变得更美观,拉近了村民游客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彬彬有礼”的文明成色。
美丽城乡怎么建?大家商量着办。在黄州,议事是推进美丽城乡建设的重要一环。节假日停车位不够如何解决、露营场地怎么建设、基础环境整体风貌怎样提升……
无论是村口百年大樟树下,还是小荷塘边,抑或在议事厅,群众积极发言,为家园建设尽一份绵力。
翠绿江堤上,妍丽的鲜花竞相绽放,紫薇树林对面,整齐的民居,宽阔的门庭,让人见之心怡……堵城镇白衣村沿江路拆违后,白衣村开展沿江路段刷黑、路旁建明渠、修花坛、统一墙壁风格、布局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宜居的美丽乡村。
“这都是村民商量出来的结果。”一组村民张朋山表示,村里搞建设,美化居住环境,处处站在村民角度考量,花坛建多长、每户房前空多少米、预留几个停车位,每次都会听取村民的意见。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一点一滴实现,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六组村民邹冬林说。
东湖街道余家湾社区李家咀建设资金困难,六组村民李华说:“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把它变美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捐款500元是我的一点心意。”七组村民李友华捐出2000元。他表示,看到道路刷黑了、围墙彩绘了、绿化变好了,真真切切感受整个塆容塆貌的大变化,也看到社区工作者变黑了、瘦了,心里是真想为社区做些事情。
以“美”为归旨。黄州的“美”应该包括自然环境的大美:天蓝、水绿、土净、林茂、空气清新;城建的精致美:乡情、特色、自如、灵性、整洁、精细;人的身心美:健康、卫生、文化、文明、诚实、守信、友善。
来源:黄冈日报 | 记者:陈爱武 通讯员:李威 朱东方 余红升
责编:廖芊 复审:蔡美琳 终审:尹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