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再添两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27日,根据黄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黄州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黄州区传统音乐《古琴艺术(泛川琴派)》与传统美术《黄州剪纸》成功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州区文化馆(黄州区非遗保护中心)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古琴艺术(泛川琴派)》《黄州剪纸》技艺普查、建档、录入、申报等工作力度,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挖掘、整理申报资料,撰写区级非遗项目申报书。此次成功申遗,标志着黄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新成就、步入新阶段。

《古琴艺术(泛川琴派)》

楚、蜀两地是中国古琴艺术重要的考古发源地,自北宋苏轼携琴入黄州,开启了泛川派古琴前身的川派琴音在黄州的流淌和浸润,成就东坡也为黄州带来了古琴艺术。黄州《古琴艺术(泛川琴派)》传承研究以赤壁街道和西湖街道为主,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古琴研制、手势法度、琴律学等,演奏形式有古琴独奏、齐奏、琴瑟和鸣等。抚琴运指刚柔相济,弹弦取音坚实苍浑,如行云流水,泛川琴派的音乐总体风格呈现"刚柔相济、劲健圆融、稳健豪迈、奔放沉雄"的美学特征,其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醉渔唱晚》《潇湘水云》等。

《黄州剪纸》

《黄州剪纸》广泛来源于民间,是用剪刀将纸剪成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的一种民间艺术。其风格细腻流畅,形神兼备,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为一体,又具有原生态的朴实性和地域性。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剪纸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着民族精神素质与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