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到啦
黄州区各式各样的丰富活动
大家都去了嘛?
而除了这些活动
在端午节传统习俗中
更是少不了吃粽子、咸鸭蛋
现在市面上粽子的口味
也是多种多样
红烧牛肉、川式锅肉粽、火锅牛肉粽
... ...
粽子虽美味
但也不能贪食
那些人群更需要注意呢?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怎么健康吃粽子
粽 子
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时令食品,还是药膳的一种。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它是一种温和的滋补佳品,《本草纲目》里说:“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包裹粽子的叶子多是芦苇叶、竹叶、荷叶等,这些粽叶都属于凉性,具有清暑湿、败暑火的作用。
咸鸭蛋
鸭蛋本性偏凉,入心、肺、脾经,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在炎热的时节食用,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热。而经过盐腌的鸭蛋,去掉了一些腥味,清火效果更好,同时根据中药学理论,咸味入肾,以盐腌制的鸭蛋更能充分发挥滋养肾阴的功效。为避免食盐量超标,建议一天最多只能吃一个咸鸭蛋。
(1)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胃肠排空慢,容易引起胃酸过多、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粽子煮熟后会产生一种胶性物质,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食入过量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2)糖尿病患者
包粽子往往会加入红枣、豆沙等配料,加上糯米本身含糖量高,食入过量时,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异常,容易引起患者血糖迅速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3)肥胖及心血管病患者
一个普通肉粽的热量约为450~600大卡,脂肪、盐的含量较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就有可能会诱发心绞痛。
(4)胆道疾病和胰腺炎患者
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含量过高,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时,往往会加重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带来危险。
吃粽子也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每年因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吃粽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吧。
(1)吃少油少糖、热的粽子
如果非常喜欢吃肉粽、蛋黄粽,少量的吃是可以的,但从健康角度考虑,还是选择少油少糖的清淡口味粽子为宜。吃之前要充分加热,趁热食用。粽子放凉再吃会不好消化哦。
(2)粽子最好中午吃,尽量避开早晚
人早晚的时候肠胃蠕动比较慢,但是粽子又比较难消化。早上空腹的时候吃粽子,容易引起肠胃问题,睡前吃粽子,不好消化容易在胃中停留过久,刺激胃酸分泌。粽子最好还是两餐之间吃,或者直接当午餐吃,作为主食,再搭配一些时蔬和蛋白质。
(3)搭配茶饮,解腻消滞
吃粽子的时候可以搭配茶饮,比如绿茶、乌龙茶等等。一方面避免噎着,一方面能增加饱腹感,最后还能促进糖分代谢,防止发胖。
来源:健康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