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州 共同缔造 | 陈策楼镇程德岗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同缔造谱新华章

错落有致的民居,干净整洁的道路,刻有“德”字的石碑、以“德”命名的广场、“德”文化内容的农民画墙,功能齐全的健身角、秀丽别致的“口袋公园”......这就是黄州区陈策楼镇程德岗村。

程德岗村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以德治教化聚民心,以产业发展聚动能,发挥群众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

在镇党委领导下,村两委树牢党建意识,不忘初心使命,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讲一次党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建好建强党建阵地,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突出服务上下功夫,把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聚星之家”,建设成为农村塆组党员之家,农民群众活动之家。组织村组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五老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村级治理工作,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做到治理在村、服务在组、实惠在民。

村两委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引领党员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定期开展“小修理、小美发、小缝补、小娱乐、小诊疗、小购物”“六小”特色志愿服务,依托村“幸福食堂”创立“饭来张口”志愿服务品牌,为村内7名因病卧床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有效解决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四组村民熊普生说:“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环境变美了,健身设施齐全了。晚上,我们红色广场上有来自各村村民,一起跳广场舞、看戏、拉家常,好热闹哩。”

德治教化聚民心

村两委充分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和德文化优势,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婆媳、最美邻里评选。依托村“乡贤理事会”建立乡贤能人榜,制定村规民约,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家风。从道德教化到创新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坚持以德治滋养法制、涵养自治,村民道德素养和乡村德治水平不断提升。

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明德修身中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为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的实施铺平道路。开展厕所革命,全村共拆除旱厕105座,建设三栏化粪池260个、公厕7座。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广场,为群众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和休闲娱乐场地。进行农村自来水升级,构建污水管网。建立常态化村庄环境卫生保洁机制,让群众充分参与到保护村庄环境的工作中,守好子孙们的碧水蓝天。今年6月以来,气候异常干旱,村两委迅速通过召开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五级联动会,在塆组、院落召开村民议事会,就田间取水问题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聚众人之智,拟定修建水渠的方案。

村委书记柳久松表示,当村里提出修建水渠来保障农业用水,村民都意识到这是集体的事,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村委、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都积极参与进来,仅用二十余天时间,就修建270余米长的抗旱水渠,保证300多亩田地的农业用水,解决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村民樊安源说:“原来我们村农业用水都要从好几里之外的马家河抽水,农田用水得不到保障。今年我们集体提出修建水渠,大家都团结在一起,都支持这项工程,这是有利民生的好事,给我们和子孙后代造福。”

产业发展聚动能

程德岗村以红色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和乡村经济建设,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为核心展开工作,切实完成一系列民生工作,以产业兴旺聚集发展动能。村两委用好“聚星之家”塆组党建阵地,多次开展板凳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听取村民群众对村容村貌、服务老幼病残群体、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投资方向、农业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村两委争取四好农村路6公里建设指标,已完成提档升级3.2公里,村庄主干道全覆盖刷黑。按照“生态优先、适度开发、壮大村集体特色产业”理念,引导市场主体、种植大户、合作社,有序推进桑葚种植,稻虾生态养殖振兴,流转集体闲置土地资源49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近150人就近务工,每年为村民增收1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7.5万元。

目前,通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建成220亩桑葚基地、78亩“贵妃柑”基地等品类繁多、特色鲜明的水果采摘乐园。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已打造三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引进的“湖北圣果酒庄”企业,让特色水果从村民田间地头走到市民厨房餐桌,实现了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储藏、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连续五年举办程德岗村瓜果采摘节,打造村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村农产品走出去,吸引市区居民进村来。

责编:程晨 | 复审:童钟鸣 | 终审:李威

(作者:余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