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财政局多举措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区财政局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作为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根”与“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践行“三个表率、一个模范”,坚持以“好正实优”清廉机关建设,不断涵养党员干部建设“强富美善”主城区内在动力,全面助推清廉黄州建设和主城崛起高质量发展。

突出党建统领,强化财政政治属性

区财政局坚持把清廉理念贯穿到政治建设全过程,时刻牢记财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坚决做到“以政领财、财随政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落实“两个责任”。研究制定《年度党建工作实施方案》《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开展“好正实优”清廉机关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着力“清廉机关”建设,对标对表“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等方面,具体细化40余项任务清单,压紧压实责任人员职责,层层签订任务落实责任书,全面强化组织制度保障。

创建清廉阵地。结合财政实际,谋划提出2022年“清廉”党建品牌创建,实施“党建+”阵地建设,计划投入20余万元在局机关进行以“一梯三廊”“一馆三室”为主体建设的党建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党建阵地建设,营造形成“党建+清廉”强大宣传气场,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参与“清廉机关”建设同频共振、凝心聚力。

培植清廉文化。推进“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史学习教育引领促进作用,制定实施《党员干部年度教育计划安排》,组织开展“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大家讲读书班,“永远跟党走”演讲比赛,收看“贪欲不遏、自毁人生”警示教育片,开展“情暖重阳”送书上门、实施评选“财政好家风”家庭活动,集体研讨“反诬告陷害”学习活动,及时跟进学习纪检部门“廉政”知识,不断培育“机关清廉、干部勤廉”的机关廉政文化,争做从严治党的标杆和示范。

突出中心大局,助推最优营商发展环境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抓手,聚焦财政主责主业,一计一策谋发展,一心一意惠民生,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优化采购环境。加大围标串标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预算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加强财政部门联合检查力度等有效措施,将降低企业成本转化为节约财政资金。2021年区政府采购年平均资金节约率已达到5.6%。

推动创业贷款。将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范围,由原下岗失业人员等扩大到广大个体经营户和经人社部门认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领域,同时将小额担保额度从最高1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充分发挥贴息政策的带动效应,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推动就业再创业。

加大资金保障。坚持兴实体,促转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落实企业专项资金。将高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经费4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省拨专款1228万元,本级安排389.5万元用于企业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孵化平台等,为企业提产增效、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

突出严管厚爱,夯实清廉政治生态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纪律在区财政局蔚然成风,打造风清气正的机关政治生态。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实施《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常态化落实廉政谈话、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等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严格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清廉国企”活动,充分发挥廉政载体作用,提振廉政意识。

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坚持把为干部“立规矩”作为队伍建设的保障性工程来抓,用制度扎起队伍建设的“篱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政风险点排查、“三重一大”和“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推行《限时办结制度》《区级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管理办法》,力促管理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转变。做好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先后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作风纪律等10余项制度,在近年各类财政资金审计检查中,财政工作均得到了“制度严、规格高、管理实、效果好”的评价。

坚持风清气正选人用人。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统筹谋划,建立完善干部任前“政治体检”制度。2021年招聘财政学专业高层次人才1名,事业单位会计学年轻干部3名,调入建筑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1名,乡镇基层干部1名,接收退役安置士官1名。配合区纪委第五派出纪检组开展干部任前廉政谈话30余人次,结合“七一”庆祝建党100周年契机,组织新进领导干部和新提拔任用干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宪法宣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