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E路心向党丨接续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利用好地域特色,黄州蓝靛种植打靛染色技艺,引导乡村民宿产业规范有序发展,打造李家寨民宿文化村,助推乡村经济振兴。”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祖桥在“喜迎二十大,E路心向党”新媒体联合参访团黄州乡村行——路口站活动中接受采访时说道。

蓝靛染色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黄州蓝靛染色制作技艺早在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就已经兴起,在«黄州府志»中就有“黄州靛”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详实记载了黄州蓝靛制作技艺中木蓝、蓼蓝的种植及打靛的制作工艺。黄州蓝靛染色制作技艺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黄州千年农耕文明创造的具有历史影响的地方风物。

接续传承 非遗技艺重获新生

黄州区路口镇李家寨村历代种蓝制靛,其制作工艺从清朝咸丰年间代代相传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合成纤维和合成染料的出现,加上国家实现计划经济等因素,李家寨村不再种植木蓝,致使黄州蓝靛染色技艺中断了六十余年。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蓝靛染色技艺第五代传人李祖桥、陈小莲夫妇决心传承祖上的传统技艺,首先经多方查证,从南通引回了木蓝种子,经第四代传人李承元鉴定,确系历代李家寨村种植的本地木蓝品种,从而恢复了黄州木蓝的种植;然后在李家寨村建成了“楚蓝染坊”,成功恢复了打靛工艺和染色工艺,重新让这抹蓝色在黄州大地上靓丽起来。

回乡创业  倾情反哺家乡发展

李祖桥夫妇二人对家乡怀有深深地眷恋和热爱,多年来一直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每年都向乡村敬老院捐钱捐物,每逢家乡修桥铺路,都积极带头捐款。   “最美家乡水,最亲家乡人”,这句话一直植根于李祖桥的心中。在黄州区和路口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李祖桥和夫人正式回乡创业,利用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较为开阔的眼界和格局、一定的人脉和社会资源,支持家乡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二人成立了“黄冈市道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了李家寨村中断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蓝靛种植产业,并成功申报了黄州区“蓝靛种植染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目前,两人均为“蓝靛种植染色”项目传承人。

创办公益学堂  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李祖桥夫妻二人在李家寨村创办了一所公益性质的“德荣昌书院”,免费为村民开办了五期国学班和三期围棋班,发挥了传承文化、教化乡民、涵养乡风的功效。二人希望将来能建立一所“楚蓝农耕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把教育办在田间地头 ,使中小学生充分体会蓝靛染色的魅力、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新乡贤”,李祖桥、陈小莲夫妇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探索多途径乡村振兴之路,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