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条件:
(1)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城市不得申报:
一是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书记、市长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二是申报前12个月内曾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影响恶劣或大面积“黄赌毒”案件,发生重大、特大环境事件。
3.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是否享有终身制?
全国文明城市非终身制,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届期满后,获得荣誉称号的城市须重新参加申报、评选。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经过哪些阶段?
必须经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两个阶段,只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后,才具备申报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
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有哪些?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打造什么环境?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8.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定义的“中国梦”是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9.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我国的“公民道德宣传日”是:
9月20日。
11.社会公德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2.职业道德是: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
13.家庭美德是: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4.常用文明用语有哪些?
要“好”字开头,“请”字优先,“谢谢”、“再见”结尾。基本用语:你好、麻烦您、对不起、请坐、请问、请讲、请转告、没关系。
15.市民保护生活居住区周围环境应该怎么做?
不乱倒垃圾、污物,不乱堆乱放物品,大力种植花草树木,爱护生活区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不排放各种有害、有毒物质,保持空气清新。
16.市民应具备哪些交通意识?
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自觉保持交通畅通、不人为造成交通阻塞;服从交警指挥;在交通站点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
17.市民该如何建立公共场所人际互助关系?
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 ;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询 ;公共场所主动帮助残、弱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9.市民应遵守公共场所道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公共场所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不吵架、不斗殴;
(2)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3)博物馆、展览馆、影剧院、图书馆、会场等场所不大声喧哗、污言秽语、嬉戏吵闹;
(4)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影响他人,不人为弄脏、损坏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井盖、垃圾箱等公共设施。
20.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要求有哪些?
(1)规划合理,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等造型美观实用,与居住环境相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2)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气氛祥和;(3)街道、车站和车辆、农贸市场等卫生整洁;(4)市民为人和善,精神面貌良好。
(未完待续......)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整体
责编:张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