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探出新路

近年来,黄州区不忘“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保得安全、政府得民生”的改革“初心”,整合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98家村卫生室资源,吸收湖北智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社会力量参加,组建县域全覆盖、紧密型医疗共同体,经过两年来的探索,黄州区医共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




1.坚持互联互通,推进信息平台共建

黄州区于2018年投资8000万元,启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委托4个软件开发专家团队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全面替换、升级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各类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并上连省、市三级医院,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横向与卫健、医保、财政等监管部门相通,支撑防、治、康、宣、管五位一体健康服务。

功能模块包括:总院信息平台、数据中心(CDR)基础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卫生基础服务平台、电子病历、区域临床检检验中心、区域影像诊断接入、居民电子健康卡、统一预约中心、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远程会诊、区域诊疗提醒、集团HRP、健康门户、卫管黄冈、虚拟结算系统、统一支付系统、运营数据分析平台等。目前,已经完成硬件网络环境能够支撑的乡镇卫生院、区中心内的云HIS、云EMR、云LIS、云PACS这四块核心系统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并正在升级村诊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系统。



2.坚持用管结合,推进医保资金共管

建立医保资金对总医院实行“整体总额预付、过程管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支付方式,为医共体建设注入动力。2019年2月已经预付当年医保资金9819万元。逐年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付总额,制定考核办法,引导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推行住院按病种、按床日付费,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逐步将预付制覆盖到远程医疗、日间手术、日间病房、签约服务等医疗服务项目。积极探索建立DRGs医保付费方式,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医保费用,倒逼分级诊疗制度落实。



3.坚持优胜互补,推进学科建设共创

按照“以人员整合为基础、以业务协同为过程、以绩效考核为结果、以数据展现为评价”的思路,打破单个医疗机构局限,将总医院下属各医院的某一学科纵向组合成大的学科组,对该学科医护人才、设施设备、专业技术等资源重新整合,通过总医院信息平台、临床路径管理与DRGs支付制度,对医务人员绩效统一考核,促进资源下沉和医疗服务同质化,引导患者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就医。目前,总医院已确立内科学组、外科学组、医技学组、专科学组等大学科组及医疗组,启动了大学科诊疗机制运行,建立了大学科考核体系,正在内科学组先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4.坚持差异管理,推进医疗资源共享

统筹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市中医医院突出中医专科特色,以中医药、中医治疗、中医康复为主;区人民医院以大内科、大外科服务为主;区级专科医院发挥各自的专科医疗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科基本医疗服务,担当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统筹医疗机构临床和医技科室设置。将各医疗机构的麻醉科、肿瘤科、介入科等科室进行合并,将内科、外科资源统一整合到区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康复科与中南医院结为专科联盟医院,心内科与武汉亚心医院结为专科联盟医院。市中医医院积极申报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5.坚持集约利用,推进后勤保障共抓

依托市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设备资源,建立全区药品采购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推进优势资源共享。全区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总医院整合设置人力资源、财务、医保、信息化等9个职能部室,对全区医疗机构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实行统一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后,减少行、管、后人员100多人。



6.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基层医疗共治

重点抓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落实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充实基层人才队伍。给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兑现乡镇工作补贴。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区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2018年以来,区级医院共向基层派出专家37人,坐诊、查房共1500余人次,讲课150余次,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110余次,服务群众33800余人次。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将村集体办的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实行“六统一两独立”一体化管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区4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四化”标准,98家村卫生室也都达到“五化”标准。



7.坚持效率优先,推进人才队伍共兴

建立“区管乡用”人事制度,由区卫健局牵头、总医院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岗位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招聘制度。对适宜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由医疗机构自主招聘,对本科以上急需和紧缺人才通过区政府“绿色通道”引进。2017年以来,全区共引进人才50名。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岗位比例增加到8%,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原则上即评即聘。完善薪酬制度强动力。认真落实“两个允许”精神,动态提升医疗机构工资总额和薪酬水平。下放分配自主权,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打破人员身份限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自主分配。建立了以岗位工作量和服务质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将服务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满意度等“社会效应综合指标”列为考核重点,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和重点科室倾斜,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特别是临床骨干的积极性。副高及以上人才绩效工资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改革综合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群众就医更加便捷。今年1-5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门诊量50230人次、住院量2773人次,分别比医共体建设初的2018年1-5月增长38.91%和91.24%。

二是群众就医费用明显下降。1-5月,全区医疗机构患者次均门诊费用216.65元,次均住院费用4702.14元,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低6.31%和5.82%。

三是居民健康显著改善。今年4-5月,全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5.79%,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25.37%,全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2.23%,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22.25%。

四是双向转诊有序开展。2018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344例,区级医院下转病人25例(之前没有下转病人)。

五是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今年1-5月,全区医疗机构门诊量331647人次、住院量22673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26%和24.64%。


来源:黄州区委政研室

责编:方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